(资料图)
老师和学生们正在绘制传统文化主题簸箕画。 赵端摄
人民网石家庄6月15日电 6月15日,在河北省顺平县侯各庄村,一支由学生志愿者、教师等组成的“实践队”正在为村里绘制“簸箕画”,起稿、调色、上色、构线,一幅幅颜色亮丽、通俗易懂的图案跃然眼前。
“我们成立了社会实践队伍,用艺术赋能乡村发展,同学们创作的积极性都非常高,在7天时间里已经完成了二十四节气、传统节日、传统美德、新民风四大主题共计80多幅‘簸箕画’的创作。”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带队老师张雅芳说。
老师和学生们正在绘制节气主题簸箕画。 赵端摄
一画一文化,一墙一风景,除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“簸箕画”,侯各庄村的特色文化街巷上布满了“文艺创作”,讲述地方历史的知识墙、反映农耕生活的立体墙绘、弘扬传统美德的古风人物画,让一面面墙壁变成美观又会“说话”的“宣传员”,装点了村容村貌,在潜移默化中滋润了群众的精神家园,引导村民自觉改善人居环境,激发人们主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。
“现在好多街道都挂着‘簸箕画’还有墙绘、文化展示牌,既好看又能学到知识。”说起自家门口的改变,村民宋桂云竖起了大拇指。
近年来,顺平县立足和美乡村建设,坚持“一街一文化,一巷一特色”的理念,融合自然生态、乡村特色、历史文化、文明风尚、主题教育等元素,打造230多条文化街巷,通过簸箕画、墙体彩绘、宣传展板、文化景墙等形式,让原本单调的墙面灵动起来,提升了村庄的颜值,打造了乡风文明。(赵端)
标签: